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x
山尖上的舞蹈 一直想往身体的炼狱,心灵的天堂的户外运动,不经意间闯入了宿迁户外这片天地,于11月19日第一次随队远行,为了忘却的记忆,记录下内心的感受,以与大家共享。 那山 大裂石-万丈崖乍入耳有刀削斧凿、深入云霄、高不可攀之感,然唯如此在户外人心中更充满着征服的激情与挑战,胸有沟壑,才能踏遍千山万水。古人云“山不在高有仙则名”,活动归来,感觉大裂石-万丈崖没有想象中的险,4-500米的海拔比之名山大川似乎也算不上什么,但群山连绵,怪石林立,徜徉于悬崖峭壁间,危险与激情相伴,山中薄雾与狮怀岭等景致交相辉映,穿行其间实则感觉漫山有仙灵之气,于古朴中带有孤傲之态。那山、那景---值得我们驻足、凝望和亲近。 那人 古人有出世入世之说,而现代人常常面临无奈的选择。入世---升官发财、为商为官等,多了一份世俗;出世---远离尘世,或寄情或玩物,少了一份奋斗的足迹。我以为户外是行走于出世与入世之间,不同行业、不同职业的人,忘记了自己的身份、年龄,走到一起,去亲近自然、放松自己、放飞心灵,寻求精神上的愉悦与宁静,何其美哉!小时候毛主席的一段话至今想来感觉用在此处颇为贴切“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,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,走到一起来了。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……不过,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。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,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,互相爱护,互相帮助。”同样,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们来自四面八方,新朋旧友汇聚一堂,冬天依旧单薄的身躯扛起了宿迁户外的大旗,神雕侠侣老大、嫂子,瘦身30多斤永不言败的顺哥,终于见到传说中的神仙级人物葛婷婷,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颇有红军遗风的三千红尘,苏米、小随、海岩、大熊与老美、蔚蓝天空、想飞的猫,名字很有意思的蜗牛与黄鹂鸟,还有来自浙江的飘在长安、连云港的瓜哥、湖南的小宇宙、百里飞车追赶的迟到者、更惊讶于我们开车的师傅都是老驴、强驴,我的朋友同事,更多的是我无缘识荆的帅哥美女……正所谓“天涯何处无芳草、大江南北有知音”,不经意间,我们汇集了47人的队伍。这是一只怎样的队伍,尽管本人是初驴,60%的人不熟悉,但我看到从组织安排到基础配置、团队的协作互助,整体的力量、团结的氛围都是值得称赞的。冬版的筹划、工具的配备、领队梯次的编排、时间的控制、人员的组织,在彼此不熟悉的粗线条勾划中,体现出细致的安排,足见组织者的周到和严谨,有这样一只“铁军”,我们必将克服一道道难关,征服一座座山峰,笑傲江湖。那人---是一群超然于物外、充满激情与欢笑、直面困难和挑战的勇敢的人、欢乐的人、享受生活的人…… 舞动的旋律 “身未动,心已远”我很佩服云卷云舒美女这句出发前对心境描述的准确刻画,应该说这是一种境界,或是一种想往,一种冲动,夹杂着一丝硝烟弥漫的感觉。一路顺风,不再赘述,上午近10点我们与地驴汇合,来到山脚,带着兴奋,开始了漫漫征途。抬望眼,山色带有一丝空蒙,山顶似乎触手可及,一行队伍逶迤而上,刚走不远,我的镜头盖就不见了,急回头在掏相机的地方不出所料地找到了,急赶队伍,才走几步,被告之走错了,可见计划赶不上变化,向后转前队变后队,我终于可以作为第一梯队走在队伍的前列。路随山转,沿途是青黄的小草、低矮的灌木丛、错落起伏的路面,可恨的是不少硌针树刺疼了我们的手,偶见的红叶与细细的山泉点缀了单调的行程,半山腰后,路况变得复杂起来,很多情况下是在乱石丛中行走,特别是在一处大石后,小臭人小力薄,与前队脱节,我上前探路,上崖左转时一片荆棘,无法通过,回撤抓住一根树梢时,没想到是朽木断掉,一个失重,好在及时撑到旁边的山壁,没掉到石壁下,一身冷汗,如果出师未捷身先死,那就可怕、可惜、可恨了。等待、小憩、联系先头部队,被告之右转,在仔细的寻找中走上了正路,通过逾回曲折来到了传说中的万丈崖,此时已近山顶,仰望万丈崖有4-50米的高度,约70度的斜石坡,边上还挂着雨后淅淅沥沥的水绩、泥泞,正下面是深涧,大部队集体等待横卧在左后方一条单行道上,危险横压在每人心头,我是初次,内心更是忐忑。危难时期显身手,冬天、地驴、几位领队、开车的强驴师傅,两根攀登绳,形成了保障 攀登强渡小分队,看着队友坚定的眼神,以及冬天的鼓励和必须抓紧绳子的警告,心放下了一半,我前面是来自泗阳的美女秋天(错了不要骂俺),在斜坡中虽然有所晃动和寻找落脚点的困难,但还是顺利登顶,给了我更多的信心,大老爷们上是“必须”的,我背着约20斤的背包,踩着前人的脚步上到转换处,保障队员有力的手传递着集体的力量,第二个湿滑处我有点顾此失彼,在抓住岩石还是绳子的摇摆中身子在打晃,最终是在稳定重心后,抓住绳子并借助石缝带着些许冷汗上去了,回头望还有丝丝后怕,真担心初次或年轻的队友能否顺利登顶,好在近一个时间后大家全部登顶成功,至此我们的计划已完成一半。在绕过一个山头再转弯后,一点多钟来到了一处平垣的水泥路面上,这里是午餐的地方,连云港的先头部队大都已餐终人散,几个留守队友和我们热情相拥,亲切话语。FB加戏谑后,下午我们又踏上了新的征程。如果说上午是上下运动,那么下午更多的则为平面运动,是在一个接一个的山头穿越中去舞动我们的脚步,故称之为山尖上的舞蹈。过程不再赘述,大师中很多的照片可让我们去欣赏,其中有很多细节值得我们回味。 山之险---一边是悬崖峭壁,高约几丈到几十丈,一边是斜坡怪石,狭窄处仅几十公分宽,人行期间,需要以坐姿前进,这方面小随很有心得,我也学了一下,心里踏实多了。 路难寻---在荆棘中前进,在石头上跳跃,在树叶与湿滑的山间小道上摔跤,总结为:山间本没有路,因为我们走了才变成路。 风之变---山背处,行走一会就会汗流浃背,山头处又会冷风潇潇,在冷暖交替中去感受山的情绪。 野之趣---山的苍茫与空蒙,山间的水流,山间的怪石,山花与野果,山与海的递进,山峦的环绕,构成了山的色彩与线条,充满了烂漫之趣。 山高人为峰---虽是广告词,体现出人是天地的主载,有我们这样一群人,有广大的户外爱好者,才为山、为景增加无穷的魅力。 峰峦如聚,波涛如怒。让我们在八千里路云和月的豪情中相约下次。 (照了一些照片,本想用照片说明上山的过程的,因不会发,故用文字来表达初次出行的感受,文笔拙劣之处,请各位不要见笑) |